《天桥演义》读者分享会

   201588日上午9点半,在首都图书馆举办了“城南旧事,京味演义”主题讲座,《天桥演义》作者沈家和先生在现场与读者进行了轻松惬意的交流。 

  天桥是近现代民间文化艺术的摇篮。袁阔成、骆玉笙、侯宝林等艺术大师都曾有天桥学艺、卖艺的经历。在此次讲座中,京味民俗作家沈家和先生意在以其著作《天桥演义》中的人和事,为大家展现平地抠饼”“撂地卖艺等天桥生存哲学。揭秘坤书馆、茶馆、妓院、大杂院里的尔虞我诈、喜怒哀乐,力求描绘一幅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 

  沈家和,曾用笔名蒋寒中,1943年生人。“自幼酷爱老舍、张恨水的作品,从中学起就开始文学创作。”说到自己写作的起始,沈家和先谈到了老舍与张恨水对自己的影响。 1964年分配到天桥信托商店后,沈家和就开始广泛搜集天桥老艺人的生活史料及旧京史料。他到处“卧底”,打入内部,携夫人装作互不相识来招惹“故事人物”,以求能接触到最真实的老北京民间风貌。而这些经历,不知不觉让沈家和有了“继老舍、张恨水后,最具影响力的京味民俗文学作家”一称,并以“妙趣横生而又辛辣诙谐的北京口语”见长。 

  《天桥演义》作为沈家和巅峰之作,受到刘绍棠、端木蕻良、解玺璋等作家和评论家推荐,先后曾被改编成评剧、电视剧、评书等多种艺术形式。但让老先生津津乐道的却还是他当年如何在天桥调查采录的经历。从1974年开始,历经十年,沈家和访问了300多位各行各业的“老天桥”,其中包括天桥名艺人、戏班老板、跟包儿、估衣铺的掌柜、卖假药的天桥把式、妓女等,其中天桥“八大怪”中拉洋片的“小金牙”及气功艺人朱氏兄弟等均成了书中重要人物。《天桥演义》将天桥艺人融入市井生活,既是讲故事,也是说历史。 我们完全可以说书中大量方言、饮食、风俗、地名、典故、传说以及天桥艺人、旧京行业、老字号的生存与经营之道是对老北京天桥文化历史这一空缺的完美补充。此书虽为小说演义,但被首都图书馆列入“史志资料”一目,足见其对保存北京历史文化记忆的价值。 随着北京原汁文化逐渐消失,老北京文化的复兴逐渐为社会关注热点。 “老北京天桥文化”首当其冲,讲座当日不乏很多“老北京人”特意赶来,为的也只不过是坐在这里,听听过去,念念回忆。 

   1948,天桥有故事。 

 

版权所有 © 2014 朝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4号楼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zhhcbs@163.com

技术支持:中国外文局信息技术中心

京ICP备14007358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104号

请扫描二维码